阿尔贝特·施佩尔

施佩尔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,在1931年加入纳粹党后,凭借出色的建筑才华在党内迅速崭露头角,并成为希特勒核心圈子的一员。希特勒委托他设计建筑,包括位于纽伦堡的帝国总理府和全国党代会集会场。1937年,希特勒任命施佩尔为柏林建筑总监。任职期间,施佩尔负责中央安置部的工作,将犹太租户从在柏林的住所强行驱逐。1942年2月,施佩尔被任命为帝国装备与军火部长。施佩尔利用误导性的数据,夸大军备生产的成就,吹嘘自己创造了军备奇迹,这也被广泛认为是德国得以继续参战的原因。1944年,施佩尔组建,旨在提高战斗机的产量。该特遣队大量使用奴隶劳工为德国的战争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战后,施佩尔作为24名被国际军事法庭指控犯有纳粹暴行的“主要战犯”之一接受审判。施佩尔被判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,主要罪名是使用奴隶劳工,险些被判处死刑。施佩尔于1966年刑满释放。他以狱中写作为基础,创作了两本自传,分别是《》和《》。这两部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公众对施佩尔提供的第三帝国内部视角深感兴趣。1981年,施佩尔因中风去世。
施佩尔通过自传和访谈精心塑造了自己的形象,声称对自己未能及早发现第三帝国罪行一事深感后悔。他始终否认对纳粹大屠杀的知情和责任。战后几十年,这一形象主导了对他的史学史研究,并由此衍生出“施佩尔神话”:人们认为他是出于一位非政治主义的技术官僚的责任感,变革了德国的战争机器。20世纪80年代,随着德国的军备奇迹被归咎于纳粹宣传,这一神话开始破灭。施佩尔去世25年后,亚当·图兹在《》中写道,认为施佩尔是一位非政治主义的技术官僚的想法“荒谬可笑(absurd)”。在《》中指出,德国武器产量的大幅增长实际上归功于施佩尔的前任弗里茲·托特所建立的系统,而且施佩尔对最终解决方案了如指掌,并参与其中;纽伦堡审判后的几十年中,这一表述已得到确凿证实。 维基百科提供
-
1
-
2
-
3
-
4
-
5
-
6
-
7
-
8
-
9
-
10